小贵拒收彩礼嫁入豪门,生孩子那天婆婆拿出一个账本我哭了!

发布时间:2025-05-20 14:45  浏览量:1

从我认识小贵那天起,就知道她不是普通姑娘。

村里的姑娘出嫁,都得谈彩礼,少说个十来万,多的能要到二三十万,再加上三金、房子、车子,一场婚事下来,小伙子家里能被掏空。这年头,没有四五十万,娶不到媳妇已经成了我们这一带的潜规则。

小贵不一样。

她家就在我家隔壁的巷子口,房子破旧得很,门前那棵老槐树倒是枝繁叶茂,只是树皮上被人刻了许多歪歪扭扭的字,有的已经随着树皮生长变形,看不清写的啥了。

小贵爸是村里唯一的木匠,手艺不错,可惜爱喝酒。窗户上贴着的”戒酒保证书”已经被太阳晒得发黄,角落里还沾着几只死去的苍蝇。木匠手艺再好,也架不住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里穷得叮当响。

小贵妈身体不好,常年吃药,药瓶子摆了一整个旧鞋柜,有时候下雨,药瓶里会起雾气,像是在默默流泪。

就这样一个家庭,硬是把小贵培养成了大学生。

“读书改变命运”,这句话在小贵身上应验了。她不仅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还在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工作。别看小贵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的,但人家心气高着呢,从不肯将就。

村里有几个小伙子打听过小贵的情况,都被她婉拒了。村里的闲话就多了起来,说什么”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说小贵眼高于顶,读了几年书就看不上农村人了。

其实谁晓得小贵的辛苦。听我闺女说,小贵在省城做文秘,工资不高,还要寄钱回家给她妈买药。住的地方是单位的集体宿舍,六个人挤一间,连个像样的衣柜都没有,衣服都是叠好了放在行李箱里。

那年国庆节,小贵回村里探亲,碰巧村支书的儿子阿强也回来了。阿强在省城开了家装修公司,据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两人在村口的小卖部偶遇,阿强买了包烟,小贵买了瓶酱油。

“哟,这不是小贵吗?”阿强认出了小贵,递给她一支冰棍。

那天风不大,光线却有些暗,老板娘的电灯泡是那种节能的,亮得慢,刚开始总是发黄的光,照在小贵脸上,显得更黑了。

“不用了,谢谢。”小贵接过酱油,找零时把那枚磨得看不清图案的一块钱硬币在柜台上反复摩挲了几下,不知道在想什么。

“听说你在省城工作?哪个单位啊?”阿强没有放弃搭讪的机会。

“就一个小公司,文员。”小贵低着头回答,转身就要走。

阿强不死心:“我最近手头有点紧,借点钱花花呗。”

这话明显是开玩笑,村里人都知道阿强家境殷实,怎么可能找人借钱。

小贵愣了一下,然后不假思索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两百块钱:“给,下次记得还啊。”

说完转身就走,留下阿强和小卖部老板娘面面相觑。

后来阿强跟我讲起这件事时,眼里闪着光:“那一刻,我就知道她是个好姑娘。”

阿强追小贵用了整整三个月。每天下班,无论刮风下雨,总是准时出现在小贵公司楼下,手里拿着一杯奶茶。有时候小贵不想见他,他就把奶茶放在门卫那里,转身离去。

奶茶杯上总是贴着一张便利贴,写着当天的日期和一句话。日期一天天变,那句话却始终是:“等你。”

天气渐冷,小贵终于松口,答应和阿强正式交往。

这事一传到村里,炸开了锅。支书媳妇当场就炸毛了:“什么玩意儿!一个木匠的闺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支书倒是看得开:“儿孙自有儿孙福,阿强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他喜欢就行。”

话虽这么说,可村里人都知道,支书媳妇的脾气可不是好惹的。这事恐怕没那么容易了结。

果然,没过多久,支书媳妇带着阿强回了村,直奔小贵家。

那天我正好在家门口掐菜苗,看见支书媳妇大步流星地走过去,身后跟着闷闷不乐的阿强。我心想,这下要出事。

小贵家那扇蓝漆斑驳的木门被敲得砰砰响。小贵妈开的门,看清来人后,脸色唰地白了。

“婶子好。”小贵妈弯着腰,声音像蚊子一样。

支书媳妇二话不说,走进屋里,环顾四周,看到墙角贴着的几张小学奖状,已经泛黄,边角还有洗衣粉的痕迹,像是被水泡过又晾干。

“我今天来,是谈彩礼的。”支书媳妇开门见山。

小贵妈一听,慌了手脚:“婶子,这事我得跟小贵商量商量,她还在省城上班呢。”

“不用商量!”支书媳妇提高了声音,“我今天就把话撂这儿,你们家小贵要是想嫁到我们家,彩礼一分不能少,五十万现金,再加三金、房子、车子,缺一不可!”

阿强脸色铁青:“妈!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我喜欢小贵,跟彩礼没关系!”

“闭嘴!”支书媳妇瞪了儿子一眼,“这是规矩!你以为我图他们家啥?我是在帮他们!五十万不算多,村里的姑娘现在都这个价,小贵好歹是个大学生,要少了,村里人会笑话他们家没本事!”

小贵妈被吓坏了,一个劲儿地点头:“是是是,婶子说得对,我们……我们会跟小贵好好说的。”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清脆的声音:“不需要彩礼。”

小贵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旧书包,眼睛红红的,不知是风吹的还是哭过。

支书媳妇一愣:“啥?”

“我说,不需要彩礼。”小贵走进屋,放下书包,直视支书媳妇的眼睛,“如果阿强真心喜欢我,我们可以结婚,但我不要任何彩礼。”

“胡闹!”支书媳妇拍案而起,“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不要彩礼,你让阿强的脸往哪放?让全村人怎么看我们家?”

小贵平静地说:“婶子,彩礼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如果您觉得没有彩礼就是看不起您家,那我们就此别过也无妨。”

阿强激动地上前拉住小贵的手:“我支持你!不就是钱吗?我自己能挣!”

支书媳妇气得脸色发青,指着门外:“好,好得很!你们等着瞧!”说完拂袖而去。

小贵妈急得直跺脚:“小贵啊,你这是何必呢?人家条件这么好,给点彩礼怎么了?”

小贵摇摇头:“妈,我不想用彩礼开始我的婚姻。那不是爱情,那是交易。”

后来的事情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阿强和小贵的婚事非但没有因为彩礼的事情告吹,反而进展得特别顺利。阿强的父亲,也就是村支书,亲自上门提亲,并表示尊重小贵的决定,不收彩礼也行。

婚礼定在了第二年的春天。

出乎意料的是,支书媳妇在婚礼前夕找到了小贵,递给她一个红包:“这是妈给你的压岁钱,不算彩礼,你必须收下。”

红包里是五千块钱,整整齐齐的新钞票。

小贵没有拒绝,她懂得这是婆婆的台阶,也是对她的认可。

婚后,小贵和阿强在省城买了房子,生活得很幸福。阿强的装修公司越做越大,小贵辞去了文秘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他们的生活,用村里人的话说,就是”活得比蜜还甜”。

就在去年,小贵怀孕了。这个消息传回村里,支书媳妇高兴得合不拢嘴,连看不惯的街坊都被她请去喝了喜酒。

“我们家要添丁了!”支书媳妇在村里大街小巷走过,脸上的笑比六月的花还灿烂。

小贵怀孕后,支书媳妇搬去省城照顾她。这让村里人都大跌眼镜,谁能想到当年反对儿子恋爱的婆婆,现在却成了最疼儿媳的人呢?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小贵在医院生下了一个七斤重的男婴,支书媳妇高兴得直跳脚,当场给护士发了两条烟,还说:“闺女辛苦了!”

这一声”闺女”,叫得小贵眼泪都下来了。

就在小贵躺在病床上,阿强忙前忙后给她端水喂饭的时候,支书媳妇从包里掏出了一个旧账本,放在小贵面前。

账本的封面已经有些发黄,边角还有些卷曲,像是经历了风雨的样子。

“闺女,这个给你看看。”支书媳妇的声音有些颤抖。

小贵虚弱地撑起身子,阿强在一旁帮她调整枕头的高度。她缓缓打开账本,第一页就愣住了。

那是一笔又一笔的记录,清清楚楚地写着日期、金额和用途。

“2006年9月1日,校服费200元。” “2006年10月15日,补课费150元。” “2007年2月28日,寒假作业本30元。” ……

小贵翻着账本,越翻越快,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来。

这是她从小学到初中的所有学杂费记录!

最后一页,赫然写着:“2013年9月4日,高中学费1200元,已结清。署名:罗阿强。”

小贵抬起头,不敢置信地看着婆婆:“这…这是……”

支书媳妇的眼睛也红了:“那年你爸出了木匠事故,手筋断了,家里揭不开锅。阿强他爸——就是支书,偷偷资助了你的学费,一直到高中毕业。他不让我告诉任何人,连阿强都不知道。”

“我…我不知道……”小贵捂着嘴,泪如雨下。

支书媳妇接着说:“你知道为什么阿强会喜欢上你吗?他从小就听他爸说邻村有个特别勤奋的姑娘,刻苦学习,成绩全县第一。后来他爸把你的奖状都收集起来,常拿出来给阿强看,说要向你学习。”

阿强在一旁惊讶地看着账本,然后紧紧抱住小贵:“原来…原来是这样……”

“你拒绝彩礼那天,”支书媳妇擦擦眼泪,“我气得不行,回家就找老头子吵架。结果他告诉我这件事,说你是个有骨气的好姑娘,是他一手资助长大的,让我别胡闹。我那时才明白,为什么每次村里有人说闲话,老头子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替你说话。”

小贵已经泣不成声。

支书媳妇继续说道:“后来我偷偷观察你,发现你虽然出身不好,却有教养,懂事理,对阿强也是真心实意,我就不再反对了。”

阿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我找到这个了。”

那是一张小学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作者是罗小贵。

“长大后,我要报答帮助过我的人。就算不知道他是谁,我也要把这份恩情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支书媳妇从包里又拿出一个红包,塞到小贵手里:“这是老头子让我交给你的,说是给孙子的见面礼。”

小贵打开红包,里面是五万块钱和一张纸条:“善良的人必有福报,好孩子。”

病房里,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照在婴儿红扑扑的脸蛋上。他咂咂嘴,像是在做美梦。

小贵哭着说:“妈,我会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让他知道,他的外公和爷爷是多么伟大的人。”

支书媳妇点点头,擦干眼泪,又恢复了那副泼辣的样子:“行了行了,别哭了,对奶水不好!你看看孩子多像他爸,眉毛浓浓的,长大肯定有出息!”

阿强笑着抱起儿子:“妈,我和小贵商量好了,准备在村里办个助学基金,专门资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

支书媳妇拍拍胸脯:“这事包在我身上!我老伴退休了,正愁没事干呢,让他负责这个!”

窗外,春风轻轻拂过,医院的梧桐树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为这个温馨的场景伴奏。

回村的路上,我看到小贵家那棵老槐树下,村支书正坐在石凳上抽烟,烟灰掉在鞋面上也不管。阿强的车停在巷子口,崭新的轮胎上沾着泥巴,像是刚从田间回来。

树影婆娑,将支书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前他偷偷塞钱给小贵爸的模样。

这世上,有些情,看不见;有些债,还不清;有些人,忘不掉。

小小的村庄,藏着大大的秘密;平凡的日子,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那天傍晚,我在自家门前乘凉,看到小贵抱着孩子站在老槐树下,久久不愿离去。树叶在暮色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

“小贵,回家吧,风大。”阿强走过来,轻轻搂住妻子的肩膀。

小贵点点头,转身前,我看见她在那棵老槐树上刻下了些什么。

后来我偷偷去看,那是四个字:“善有善报”。

字迹有些歪,但刻得很深很深,像是要让它永远留在那里,不被风雨冲刷。

就像那本发黄的账本,记录着看不见的爱与牵挂,在平凡的日子里,编织着最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