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说:各自的爱好

发布时间:2025-07-10 01:00  浏览量:1

我被公司派到外地驻点,临走前最放心不下的是爸妈。

他俩最近总为钓鱼的事吵架。

起因是我爸退休后迷上了钓鱼,每天天不亮就扛着渔具往湖边跑,一泡就是一整天,晚饭都得我妈三催四请才肯回家。

“钓了几十年鱼还没够?”我妈一边擦桌子一边抱怨,“家里油盐酱醋见底了不知道,灯泡坏了也不管,你爸眼里就只有他那堆破鱼竿。”

我蹲在地上帮她整理鞋柜,看她把我爸的钓鱼鞋踢到角落:“爸年轻时就爱钓鱼,现在退休了有时间,就让他玩吧。”

“玩?”我妈冷笑一声,“他玩得倒开心,家里活儿全扔给我。上周我发烧39度,他钓完鱼回来连口热汤都没给我煮,还是隔壁张姐帮忙送的粥。”

我抬头看见她眼角的皱纹里积着怨气,想起上个月她生日,我爸说要钓条大鱼给她庆祝,结果在湖边蹲了一整天,空着手回来不说,还把她精心准备的饭菜晾到冰凉。

“要不您也找点事做?”我把一双旧拖鞋扔进垃圾桶,“楼下王阿姨报了广场舞班,李叔每天去公园下棋,您别总围着家里转。”

我妈叹口气,弯腰把我爸的钓鱼帽塞进衣柜最深处:“我倒是想出去,可你爸连洗衣机都不会用,万一我不在家,他能把厨房点着。”

临走那天,我特意叮嘱我爸:“妈最近腰不好,您少去钓几次鱼,帮她做点家务。”

他正往渔具包里塞鱼饵,头也不抬:“知道了,你别操心家里,好好工作。”

我妈站在门口送我,手里还攥着我爸的渔线轮,眼神里满是无奈。

这一去就是八个月,项目忙得脚不沾地,我只能每周给家里打个电话。

起初我妈总在电话里念叨:“你爸今天又钓了三条鲫鱼”“他把酱油当成醋倒进汤里”,后来渐渐不提钓鱼的事了,反而说自己报了个国画班,“老师说我零基础能画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我有点惊讶:“您什么时候喜欢画画了?”

她笑了笑:“闲着也是闲着,跟小区里的老太太们一起学,挺有意思的。”

项目结束那天,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家门口,听见屋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开门一看,我爸系着花围裙在厨房煎鱼,我妈坐在沙发上,手里握着毛笔在宣纸上勾勾画画,旁边的小桌上摆着刚泡好的菊花茶。

“回来啦!”我爸手忙脚乱地关煤气灶,锅里的鱼块已经煎得金黄,“快洗洗手,尝尝我新学的糖醋鱼。”

我妈放下毛笔,递来一双拖鞋:“先喝口茶,你爸现在做饭比我还利索。”

我盯着她画布上歪歪扭扭的竹子:“妈,您这画...”

“初学嘛,”她摆摆手,“老师说我笔法太生硬,得多练。对了,你爸钓的鱼都被我拿来当模特了,昨天还画了条鲈鱼,可惜没画好。”

我爸端着菜盘从厨房出来,围裙上沾着油星:“她现在可比我忙,每天早上去画室,下午跟画友们爬山采风,家里大小事全归我管。”

我坐在餐桌前,看他们一来一往地说话,忽然觉得这场景有点陌生——以前都是我妈在厨房忙得团团转,我爸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现在竟反过来了。

晚饭后,我妈收拾画笔,我跟着她进了书房。

“爸怎么突然转性了?”我压低声音问。

她把颜料盒放进抽屉,嘴角扬起一丝得意:“你走后没多久,我就跟他说了,要么一起分担家务,要么我也出去找乐子。”

“然后呢?”

“然后我就报名去了国画班,每天早出晚归。”她从书架上拿下一本画册,“刚开始他不当回事,觉得我玩两天就腻了。结果有天他钓完鱼回家,发现冰箱里没菜,洗衣机里堆着脏衣服,厨房下水道堵了没人通。”

我想象着我爸手忙脚乱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

“他给我打电话,说家里乱成一团,让我赶紧回去。”我妈翻着画册,指尖划过一幅牡丹图,“我跟他说,我在画室学画呢,没时间管家里。从那以后,他就开始自己琢磨做饭、收拾屋子,慢慢也就上手了。”

原来,我妈并非突然爱上画画。

她年轻时就喜欢涂涂写写,结婚后忙着工作、照顾我和奶奶,把这点爱好埋在了心底。

“有次我收拾储藏室,翻出以前的素描本,”她指着画册里一幅荷花说,“上面还画着你小时候的样子,可惜本子受潮了,纸都粘在一起。”

我爸总说“画画能当饭吃吗”,她也就渐渐不提了。直到我外派后,她看着空荡荡的屋子,突然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一辈子都在伺候别人,总得为自己活一回。”

于是她买了画笔和宣纸,跟着小区里的老人从零学起。

起初握笔的手都是抖的,线条歪歪扭扭,颜料涂得乱七八糟,但她每天都去画室,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老师说我进步挺快,”她合上画册,“上个月还参加了社区画展,虽然没获奖,但看着自己的画挂在墙上,心里挺知足。”

我爸的改变则是从“生存危机”开始的。

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第一次独自面对厨房时,连电饭煲怎么用都忘了。

“他给我发消息,问‘米和水的比例是多少’,”我妈拿出手机,翻着旧聊天记录,“我跟他说‘水没过米一指节’,结果他煮出一锅夹生饭。”

后来他开始看美食视频,跟着教程学炒菜,油溅到手上烫出泡也咬牙忍着。

“有天我回家,看见他蹲在卫生间通下水道,满脸都是汗,”我妈说,“以前这些活儿都是我干,他连工具在哪都不知道。”

真正让他彻底转变的,是一次钓鱼时的意外。

那天他在湖边摔了一跤,膝盖磕得鲜血直流,手机也掉进了水里。他一瘸一拐地走回家,敲了半天门没人应——我妈去参加国画班的户外活动了。

“他只好自己用碘伏消毒,缠绷带,”我妈摇摇头,“后来跟我说,当时躺在沙发上,突然觉得特别孤单,要是我真不管他了,他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

从那以后,我爸开始主动分担家务。

他学会了用洗衣机、换灯泡、通下水道,甚至能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有次我从画室回来,看见他在阳台种花,”我妈指着窗台上的多肉植物,“他说看我每天画画心情好,也想找点事做,免得总想着钓鱼。”

现在他每周只钓一次鱼,其余时间要么研究菜谱,要么陪我妈去公园写生。

“前几天他还说,等开春了,要跟我一起去山上看桃花,”我妈给花盆浇了点水,“以前让他陪我散步都嫌累,现在居然主动提出来。”

周末下午,我跟着爸妈去公园写生。

我妈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专注地画着眼前的柳树,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她身上,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我爸坐在旁边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本《新手学国画》,不时抬头看看我妈,又低头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这个树枝怎么画?”他忽然凑近我妈,“我怎么总画得像火柴棍?”

“中锋用笔,手腕要稳。”我妈放下画笔,手把手教他握笔,“你看,先勾出主干,再添细枝,要有虚实变化。”

我爸认真地点头,在宣纸上小心翼翼地落下一笔,虽然依旧歪歪扭扭,却比之前工整了许多。

“不错嘛,”我妈笑着夸他,“再练几次,就能给我的画补景了。”

晚上回家时,我爸非要露一手新学的菜。

“今天钓了条鳜鱼,”他系好围裙,“给你们做清蒸鳜鱼,再炒个蒜蓉西兰花。”

我妈坐在厨房门口的小板凳上,一边削苹果一边跟他聊天:“上次你炒的西兰花太老了,这次别炒太久。”

“知道了,”我爸在水池边剖鱼,动作熟练得不像曾经连鱼鳞都不会刮的人,“放心,肯定让你满意。”

我靠在门框上,看着他们有说有笑的样子,忽然想起小时候的某个周末——我妈在厨房做饭,我爸在客厅看电视,两人隔着一道门,谁也不搭理谁。

那时我总觉得他们之间没什么感情,现在才明白,有些爱藏在日复一日的琐碎里,需要经历一些改变,才能被看见。

临睡前,我妈坐在床头翻相册。

“你看这张,”她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你爸第一次带我去钓鱼,那时候我们刚谈恋爱。”

照片里,年轻的爸妈站在河边,我爸举着鱼竿,我妈穿着碎花连衣裙,手里捧着一束野花,脸上满是笑容。

“后来有了你,又要照顾老人,”她轻轻合上相册,“不知不觉就把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

我想起白天在公园,我爸帮我妈调整画架时,袖口露出的一道疤痕——那是他学做饭时被油烫的。

“现在挺好的,”我妈关了灯,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洒在她脸上,“他学会了理解我,我也终于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黑暗中,我听见客厅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是我爸在检查门窗。

曾经那个只知道钓鱼的男人,如今会在我妈画画时给她泡一杯热茶,会在她手腕酸痛时帮她按摩,会把“你累了就歇着”挂在嘴边。

离家前一天,我陪爸妈去了趟渔具店。

我爸在挑选鱼线,我妈在一旁给他提建议:“这种尼龙线耐磨,适合钓大鱼。”

店员笑着说:“大爷大妈感情真好,一起买渔具。”

我爸摸摸后脑勺:“她现在比我忙,我得多抽时间陪她。”

从渔具店出来,我妈说要去画室取画,我爸主动提起她的画箱:“正好去看看你最近画了什么,上次那幅山水,我还没看够呢。”

看着他们并肩走在前面的背影,我忽然明白,婚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两个人在岁月里互相磨合、彼此成就。

就像我妈说的:“改变从来不怕晚,怕的是一辈子都在等对方改变,却忘了先做好自己。”

返程的高铁上,我收到我爸发来的消息:“你妈最近在学画牡丹,说等画好了裱起来挂客厅。”

我笑着回复:“那您可得好好当模特,帮她找灵感。”

他很快回了个表情包,是一只戴着围裙的卡通熊,旁边配字:“遵命,大厨兼后勤部长。”

阳光透过车窗照在手机屏幕上,我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

曾经那个充满争吵的家,如今因为一场“各自的改变”,重新充满了烟火气和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