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好儿媳“到“离婚快乐户“:一场持续五年的婚姻骗局

发布时间:2025-05-25 10:35  浏览量:2

我叫宋琪,至今还记得结婚那天,妈妈紧紧攥着我的手,一遍遍叮嘱:“囡囡啊,到了婆家要勤快些,别让人说咱们家教不好。”我抿着嘴点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里——那年我25岁,带着爸妈给我买的三室一厅陪嫁房,像一只揣着金蛋的母鸡,嫁进了老张家。新房装修是地中海风格,蓝白相间的墙面像极了爱琴海的浪花。我蹲在刚铺好的木地板上,看着工人往婚庆气球里充氢气,老公张明从背后环住我:“老婆,以后我们就在这房子里生两个大胖小子,让我妈来带,她最会照顾孩子了。”当时的我哪知道,这房子会变成婆婆的“提款机”,而我的婚姻,也会沦为张家的“扶贫项目”。

婚后第三个月,婆婆提着两只老母鸡上门了。她穿着碎花布衫,脚上还沾着老家的泥,一进门就钻进厨房忙活,炖的鸡汤香得整栋楼都能闻见。“小琪啊,妈就是放心不下你们年轻人,过来搭把手。”她往我碗里夹鸡腿的模样,活脱脱是电视剧里的模范婆婆。我像只被顺毛的猫,彻底卸下了心防。她要跳广场舞的绸扇,我立马下单买最贵的;她说老寒腿犯了,我托人从香港买了膏药;就连她念叨着“老家厕所没暖气”,我都主动提出每月多给两千生活费。那时的我,真的把婆婆当亲妈一样孝敬。

变故发生在婆婆住进来的第七个月。有天我加班到九点,推开家门看见满地外卖盒,婆婆正对着手机跳“酒醉的蝴蝶”,音响震得吊灯直晃。“妈,今天怎么没做饭?”我揉着发酸的肩膀问。“哎哟,我这老腰啊,跳会儿舞就直不起来。”她扶着腰往沙发上一躺,“你们年轻人不都爱点外卖吗?我尝了,这家的黄焖鸡还不错。”我看着茶几上堆成小山的鸡骨头,突然觉得喉咙发紧。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从答应让她常住,她就像换了个人——从前热乎的饭菜变成了外卖,整洁的客厅堆满了快递盒,连阳台上的多肉都渴死了三盆。真正让我寒心的,是半年后那个暴雨夜。我浑身湿透回家,发现婆婆正和老公在阳台窃窃私语。“妈,这月房贷又涨了,小琪那套房子……”老公的声音被雨声淹没,但我分明看见婆婆眼睛亮得吓人:“急什么?等老二结婚,让她把房子过户……”

我踉跄着后退,后腰撞上了鞋柜。疼痛让我清醒——原来那些“妈疼你”的甜言蜜语,都是为了算计我的陪嫁房;那些“老寒腿”的撒娇,是要把老公的工资掏空给小叔子买房买车。最讽刺的是小叔子婚礼前夜,婆婆把我堵在楼梯间。她掏出个红布包,说是“祖传的银镯子”:“小琪啊,你弟媳娘家要二十万彩礼,你看能不能先借……”我冷笑地看着她手腕上新买的金镯子,那分明是上周在周大福看到的款式。

离婚那天,我特意化了全妆。民政局的空调开得太足,我搓着发冷的指尖,看工作人员在离婚协议上盖章。“啪嗒”一声,红章落下,像极了五年前婚礼上气球炸裂的声响。走出大门时,婆婆的电话来了。她应该刚跳完广场舞,背景音里还有《最炫民族风》的旋律:“儿媳啊,听说你升主管了?再给妈加两千养老费呗,你弟媳……”“阿姨,您打错了。”我挂断电话,顺手把新号码发进闺蜜群。

阳光正好,我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街角的房产中介——是时候把那套充满“回忆”的房子挂牌出售了。后来听说婆婆去我公司闹过三次,每次都被保安架出去。至于张明,听说他最近在相亲角晃悠,只是姑娘们一听他有个“扶弟魔”老妈,都默契地摆手。

而我在三亚的沙滩上,看着比基尼美女们笑闹,突然想起结婚时闺蜜说的话:“别把婆婆当妈,她没生你养你,只会算计你的嫁妆。”海风咸咸的,我抿了口椰子水,笑出了眼泪。原来离开错的,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讲述人:宋琪

请将这篇文章用自己的话重新写一遍,请用中文回答,不要任何解释性的语言,文章中不要有题目,不用改变人物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