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的人越来越多?医生劝告:天热宁可多消毒,也别做这4件事
发布时间:2025-07-25 05:54 浏览量:1
►
本文188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王阿姨是个爱干净的人,家里地板一尘不染,鞋柜整整齐齐。但最近她烦恼极了,原本脚趾上的一点小白斑,几个月竟蔓延成了大片灰指甲。她百思不得其解:“天天换袜子、拖鞋也不穿公用的,怎么还感染上了?”
邻居听说了,劝她别大意:“夏天就怕这个,真菌最爱热潮潮的环境。”王阿姨这才意识到,原来不是不讲卫生才得病,有时候,一两个小习惯,就可能让真菌有了可乘之机。
灰指甲,也叫甲癣,是由真菌感染指(趾)甲板引起的顽固性疾病,传染性强,治疗周期长。我国《中华皮肤科杂志》数据显示,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灰指甲,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高。
而夏季高温潮湿,正是皮肤癣菌最喜欢的环境。尤其脚部长时间被包裹在不透气的鞋内,汗液积聚、湿热不散,为真菌繁殖提供了理想温床。
更可怕的是,灰指甲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导致手足癣反复发作,甚至传染给家人。
1. 穿不透气的鞋袜
别小看这一点。夏天很多人为了防晒、防滑,穿厚袜子、运动鞋一整天,脚在里面“蒸桑拿”。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医生指出,这种环境极易滋生真菌,尤其对于本身脚趾间潮湿或有伤口的人来说,感染风险更高。
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子和网眼鞋,保持双脚干爽。鞋子要勤换,最好每双轮流穿,放在通风处晾晒。
2. 共用指甲刀、毛巾、拖鞋
“我和家人共用剪刀几十年,也没事。”很多人有类似想法,但灰指甲恰恰最怕这种“无防备”的亲密接触。
皮肤科医生强调,真菌可以通过剪刀、毛巾、鞋子等生活用品传播。一旦家中有人患病,极易波及全家。
家庭中应备有个人专属的指甲刀和毛巾,洗澡后及时晾干,拖鞋要定期消毒,不建议共用。
3. 美甲不规范
很多女性喜欢做美甲,但你知道吗?美甲店如果消毒不彻底,一个工具可能传染几十人。而频繁打磨指甲、去角质,反而破坏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曾发布调查称,超过40%女性灰指甲患者有频繁美甲史,其中不少人是在夏季感染。
如果一定要做美甲,应选择正规、消毒规范的美容机构,同时避免频繁操作,给指甲“喘口气”的时间。
4. 忽视脚气问题
脚气和灰指甲,往往是一对“难兄难弟”。很多人以为脚痒只是小毛病,抹点药就行,却不知道,脚气反复发作的背后,很可能藏着灰指甲的“祸根”。
临床发现,约40%的灰指甲患者同时患有足癣。尤其夏天脚汗多、皮肤屏障薄弱,脚气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扩散至指甲。
一旦出现脚脱皮、瘙痒、水泡或异味,应立即就医,规范用药,避免真菌进一步扩散。
“泡醋泡盐、抹大蒜、用花露水……”网络上各种“偏方”看似神奇,但多数只是杀菌或暂时缓解,并不能杀死藏在甲床下的真菌。有些甚至刺激皮肤,加重病情。
专家指出,灰指甲一旦形成,极难自愈,必须根据真菌类型对症下药。目前治疗主要分为口服抗真菌药物、外用药物和联合疗法。
若指甲感染面积不大、数量少,可使用外用药物如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凝胶等;若感染严重,需配合口服药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但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定期监测肝功能。
灰指甲虽顽固,但并非不可战胜。关键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避免交叉感染。
定期消毒:指甲刀、鞋袜、拖鞋等物品用酒精或高温消毒,地板和浴室可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独立用品:患者的毛巾、盆子、鞋子、袜子等应单独使用,避免混用。
修甲注意:不要自行拔除病甲,避免导致二次感染。
家庭成员观察:如发现有指甲变色、增厚等早期症状,应尽早治疗,防止蔓延。
与其被灰指甲“缠身”,不如提前预防。专家建议,夏季要特别注意脚部卫生和鞋袜干爽,不要等到症状明显再重视。
每天洗脚后擦干,尤其注意趾缝;不穿不透气的鞋子,袜子要每天更换;公共浴室、泳池、健身房等场所,尽量穿防水拖鞋,不赤脚;定期检查指甲,发现变色、变厚、脆裂等异常,及时就诊。
别再以为灰指甲只是“丑点儿”这么简单。它背后隐藏的是真菌对身体的长期消耗和对家庭的潜在威胁。尤其在夏季,宁愿多花几分钟消毒,也别大意做这4件事。
保持干净只是基础,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警惕的意识,才是预防灰指甲的“真功夫”。别等到脚趾发黄变厚,才追悔莫及。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灰指甲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年第5期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真菌性疾病防控指南》. 2022年发布
[3]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灰指甲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23年内部数据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