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罚款新规下 仍有电动车停楼道

发布时间:2025-05-19 07:05  浏览量:3

北京朝阳某小区的单元门口停放着电动自行车。

南都记者在北京和义西里二区、四区发现的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

近日,家住北京和义西里小区的果果向南都记者反映,其因在居民微信群中反映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问题,而遭邻居带脏字的辱骂,被称多管闲事。另一位同住在和义西里小区的严先生也直言:“确实有看到电动自行车放在一楼楼道的情况,想劝阻,但因为不知道是谁放的,考虑到邻里关系,也就听之任之了。”

令上述两位年轻人困惑的是,近年来有关电动自行车因违规停放、充电造成的火灾事故不在少数,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电动自行车不能占用楼道等消防通道。另外,《北京市消防条例》新规已于5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对于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的个人,最高可罚千元。

早在去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行动,各地立即采取相关举措,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小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问题仍屡禁不止。作为普通公众该不该出手制止?如何让“小电驴”的停放既安全又便民方便?为寻找答案,近日,南都记者赴北京、河北等多个小区实地走访调研。

走访 北京个别老旧小区 “小电驴”违规停放问题突出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然而,电动自行车起火事件频发,因此,如何充电、停放更安全,成为当前治理的一个重点。

5月10日下午,根据果果反映的情况,南都记者走访了和义西里小区的二区和四区,在未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就发现了近10辆违规停放在一楼楼道的电动自行车;此外,有些楼栋一楼楼道未停放电动自行车,也堆积了如自行车、婴儿车、纸箱等杂物。

和义西里二区和四区属于老旧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共有20多栋楼,基本为六层楼高,没有电梯,一楼的空位置恰好给居民堆放电动自行车或杂物提供了空间。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每个一楼楼道都张贴了“家庭防火‘六提示’”的海报,其中就有“电动车不进楼!不入户!”的文字提醒,但防火海报往往同反电诈、保洁广告等海报张贴在一起,并不那么显眼。有个别楼道的防火海报更是张贴在了不易发现的位置。

除了和义西里二区、四区,北京其他小区的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情况如何?南都记者通过实地走访、线上采访的方式进行了解,发现位于和义西里二区、四区附近的梅源里小区、六营门小区、菊源南里小区,虽然同为老旧小区,但类似情况不如和义西里小区突出,居民反映偶尔有电动自行车等进楼。家住梅源里小区的一位老大爷称:“我发现一楼楼道偶尔有停放迷你电动四轮代步车的情况,但楼道里没有放电动自行车的。”

此外,南都记者还走访了北京朝阳区的多个小区,未发现一楼楼道停放电动自行车的情况,且防火提示海报张贴醒目,大多数小区的居民将电动车停在了各楼单元门口。

探因 居民安全意识淡薄 有人称引发火灾是小概率事件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上升,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火灾事故也呈多发态势。官方数据显示,去年5月至12月,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9175起,造成6人死亡、15人受伤;今年一季度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863起,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

然而,这样的惨痛案例并没有引起部分居民的注意。家住和义西里四区的李大爷表示:“我主要是尊重大家的意见,所以不会把自家的电动自行车放在楼道里。”但谈及为何国家规定在楼道禁放电动自行车,李大爷认为电动自行车引发火灾只是小概率事件。李大爷还认为,只要电动自行车、电池质量过硬,就不会发生火灾事故。其实不然,壮小安应急安全科教中心总教官侯兵向南都记者介绍道,电动自行车着火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过度充电、劣质充电器充电、私拉电线充电、电池老化或故障、电池改装、高温或密闭环境、电动自行车周围堆放可燃物等。另外,新购电动自行车着火的案例也是大量存在的。

现状 公共基础设施不足 与电动车庞大保有量形成对比

除了居民安全意识淡薄,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也是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的一大原因。

李大爷告诉南都记者,社区里虽然有车棚,但是有些居民嫌远,或者担心去晚了没有位置,就把电动自行车放在一楼楼道里,这样不仅方便,而且能避免风吹、日晒、雨淋。

南都记者走访的和义西里二区、四区情况显示,尽管小区内有3个车棚和相应的充电桩,面积不算小,但是同小区电动自行车庞大的保有量相比,仍显不足,且车棚里还放置了大量自行车以及闲置的电动自行车。而一楼楼道空缺的位置恰好给“无处安放”的电动自行车提供了便利。

此外,果果向南都记者反映,同其他小区社区工作人员会在群里发布堆积杂物的照片,并提醒居民“楼道是生命通道,禁止堆物,请及时清理”等做法相比,“我所在的居民群,就没有看到相关提示。”果果说。

家住河北首衡幸福城小区的张女士介绍道,小区物管会不定期提醒,对于楼道中长期堆放且无人认领的杂物会及时清理。

但社区和物管也有难处。据了解,社区和物管没有执法权,面对和义西里这样的老旧小区,一些年龄较大的居民较难沟通,也阻碍了很多工作的运行。提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方面表示资金匮乏也是原因之一。

对此,侯兵建议,可采取柔性劝导策略。在与居民沟通中,要强调利他性,如保护邻居生命安全,而非单纯禁止。同时,要明确告知违法后果,如罚款、拘留。

侯兵还强调:“根据消防规定,疏散通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不得堆放杂物,包括婴儿车、鞋柜等,以免妨碍逃生。上海某小区曾因楼道放置鞋柜和婴儿车被立案处罚。”

支招

部分小区采用物联网技术治理

摄像头捕捉到

电动自行车进入

电梯将不再运行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这也意味着,防止电动自行车火灾等灾害事故,更应该从每个公民的意识层面抓起。

在近日举办的一场防灾减灾论坛上,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鼓励群众通过“隐患随手拍”等活动参与隐患排查与监督,形成政府指导、企业落实、公众参与的协同机制。多位专家也呼吁,运用科技手段,防灾减灾。

以电动自行车防火为例,南都记者注意到,北京、河北的部分小区采用了物联网技术,电梯中的摄像头可以捕捉到电动自行车的身影,一旦有电动自行车或锂电池进入电梯,电梯将不再运行。

另外,还有专家建议运用法治思维。南都记者注意到,在和义西里二区、四区的楼栋门口张贴了一张A4纸,上面写道:“五一后消防条例新规,禁止在楼道、疏散通道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违规最高处罚1000元。”

据了解,最新修订的《北京市消防条例》已于3月26日由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自5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停放电动自行车、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或者携带电动自行车、充电电池进入电梯轿厢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千元罚款下为何仍有居民“顶风作案”,普通居民是否要多管“闲事”?对此,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不用有困惑,楼道内放置电动自行车是十分危险的,遇到相应情况及时拨打12345或者119。”

(注:文中的果果、严先生、李大爷、张女士均为化名)

南都调研 总第687期

采写:南都记者 杨文君 王森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