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妈妈买下34㎡学区房,“科教书”改造,一家5口人住也不拥挤
发布时间:2025-08-07 11:46 浏览量:1
咱们当家长的,为了孩子上学真能拼——北京这套34㎡老破小,本来就一室一厅,要塞下一家五口(俩娃+夫妻+老人),换谁不得头疼?
但看完改造我才明白,小户型不是堆家具,是“抠空间”加“变功能”,把每一寸地方都用出花来。
原来没独立玄关,设计师缩了入户门尺寸,挤出来个245mm厚的原木鞋柜——下部层板能调高度,放高跟、球鞋都合适,上面洞洞板挂包挂外套,不占地方还顺手。
卫生间门口那小层板柜更聪明,侧开口放清洁用品,不用开门翻,拿取超方便。
还有延伸到阳台的收纳墙,敞开式加白色,放书放绿植放玩具,看着敞亮还能装,谁能想到这是30年的老破小?
厨房拆了隔墙变U型,和餐厅、学习区连一起——洗菜池下小推车放蔬菜,层板柜放水果,洗切炒动线顺得很,老人做饭不用绕圈。
餐桌45°倾斜,过道能过人,不会挤得转不开身。
上柜底部装LED灯带,切菜不背光,细节太贴心了,毕竟老人眼神不如年轻人,这点真戳心。
儿童房做树屋太妙了!
上面睡觉,下面1.6米的区域学习加储物,两边留圆形方形开口,采光通风都解决了。
暖气片顶部加层板放小物件,连犄角旮旯都用上了——小户型不就是这样?
每一寸都得“物尽其用”。
书桌背面是衣柜,还藏了投影幕,投影仪放阳台,一家人晚上能一起看电影,这日子多有温度?
老人的床靠墙放,加块地毯,脚感软和还暖。
阳台做榻榻米地台,存换季衣服、孩子旧课本,重新做了保温层换了窗户,冬天晒太阳不冷,晚上铺垫被就是妈妈的床——阳台不再只是晾衣服的地方,变成亲子互动、加班的小空间,左边矮柜右边能放腿的工作区,实用到骨子里。
卫生间方方正正,洗漱台、淋浴、马桶紧凑但不挤,还嵌了洗烘套装——壁挂马桶背面做收纳放洗浴用品,不用再摆一堆瓶瓶罐罐。
墙地面用米黄砖,温馨又统一,就是没窗户有点可惜,但强排风能除湿气,也算弥补了。
其实小户型装修哪有什么魔法?
就是把每一个空间的功能用到极致,把每一个细节替家人想到——比如老人的灶台高度、孩子的玩耍空间、妈妈的加班角落,这些藏在“改造”里的小心思,才是家最暖的样子。
你说,这样的房子能不挤吗?
明明每一处都装着生活的烟火气,比大房子还让人安心。
咱们普通人装修,不就是图个“住得舒服”?
不用追求花里胡哨的设计,把家人的需求装进去,把日子过成诗,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