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聚合力,环境焕新惠民生!沧浪街道多举措开展环境整治行动

发布时间:2025-05-24 13:06  浏览量:5

近日,沧浪街道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统筹协调多方力量,在辖区内全面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通过扫街净巷、老旧院落改造、楼道卫生清理等系列举措,全力打造整洁、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扫街“净巷”,营造宜居城市环境

日前,金狮社区联合沧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鼎盛龙湖物业以及辖区商户、志愿者开展扫街行动,进一步提升辖区整体面貌,营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十几名志愿者来到书院巷,对路面进行清扫、清除墙面小广告、向商户宣传垃圾分类相关内容、为店内垃圾桶张贴“其他垃圾”标签贴、协助商户开展“门前三包”工作等。不少商户都带上自己的工具加入了清扫行列,有的拿出抹布擦店门玻璃,有的将店里店外的地面拖一下。

“大部分商户都签约了餐厨垃圾收运协议,由专业清运公司定时清理,在其他垃圾方面,我们宣传的相对会更多一点。”金狮社区负责卫生条线的社工吴言佳说道:“书院巷早餐店很多,非常担心有包装袋之类的垃圾飘到路面上,影响环境整洁和美观,所以日常工作中,我们都向店家宣传,除了做好自己的‘门前三包’外,也要留意自家的包装袋有无‘飞’到路面的情况,遇到的话也要帮忙及时清理掉,店家都很配合的。”据悉,书院巷与金狮河沿转角区域就有十余家早餐店、十余家大众餐饮店以及一个农贸市场,早上天刚亮,就已经有人在店铺前等待热气腾腾出炉的早餐了。

姑苏区作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和热门旅游目的地,老街巷成为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面对旅游热度攀升带来的环境管理挑战,金狮社区通过“志愿引导+商户自治+全民参与”的模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新格局。金狮社区联合多部门开展的扫街行动中,辖区商户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推出"三时清扫法"(开店前、午间、闭店前),商户配备专属清洁工具形成“自扫门前雪”的自觉,志愿者与居民深度参与,形成“商户自查+社区巡查+联合整治”的长效机制。

多方力量,赋能老旧院落焕新

为营造更加宜居的社区环境,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近日,沧浪街道吉庆社区联合苏州大学物理学院团支部和物业公司,组织党员、社区民兵、好人服务队队员、网格员、红十字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环卫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了“志愿接力传薪火 共治同行焕新颜”周末大扫除活动。

侍其巷28号大院建造年代久远,公共空间有限,存在杂草疯长、垃圾堆积等问题,且大院的进出通道狭窄,垃圾清运车辆无法进入,给大扫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工前往现场勘查并制定了详细的清扫方案,通过采用“接力清运”的方式,克服了这一清扫难题。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手持夹子、铁锹、垃圾袋等工具,准时集结在大院门口。好人志愿者们主动投入到除草工作中,民兵、鼎盛龙湖秩序队员与大学生志愿者们密切配合,通过接力传递的方式,将装满杂草和杂物的垃圾袋一一运送到大院外的清运点,整个过程顺畅而高效。经过数小时的共同努力,大院内的杂草和杂物被彻底清除,每一个角落都变得焕然一新。

未来,吉庆社区党委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共建+志愿”的模式,建立基层治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清理卫生死角 还居民畅行空间

为打造整洁、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各社区积极行动,开展楼道环境专项整治,以实际行动消除安全隐患,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在万年社区,网格员巡查时发现阊胥路 18 号居民楼小院内堆满杂物废品,一楼楼道楼梯下角落也堆积着棉毯、布料等易燃物品,不仅散发难闻气味,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楼道内更是遍布小广告。日前,万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迅速组织网格员、安全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垃圾分类志愿者开展整治行动。志愿者们先耐心与堆积废品的居民沟通,阐明楼道堆物危害,获得居民同意后,合力将杂物搬出并清扫楼道。清理过程中,志愿者还向围观居民宣传公共道德观念,引导大家共同维护环境。随后,他们用喷漆、铲刀清理小广告,将院内废品垃圾一并清除,让出行道路恢复畅通。

处理前

处理后

与此同时,西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鼎盛龙湖物业、社区网格员及党员、团员志愿者队伍,对西美巷 28 号居民楼发起楼道环境整治攻坚战。行动前期,社区通过张贴通知、入户沟通做好充分准备。大扫除当天,身着红蓝马甲的志愿者们携带清洁工具迅速集结,分工协作清理楼道杂物。针对旧家具、废弃纸箱、闲置花盆等杂物,采取 “分类处置、人性化清理” 模式:无人认领的废弃物品由物业清运;有价值的闲置物品协助居民收纳;占用消防通道的鞋柜、置物架等,现场劝导居民搬离。遇到大型家具,大家齐心协力搬运处理。整治中,社区安全员同步开展安全宣传,提升居民安全意识。最终,杂乱的楼道变得敞亮整洁,赢得居民寿阿姨等纷纷点赞。

下一步,沧浪街道将持续深化多元共治模式,让文明实践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用久久为功的坚持,书写城市品质提升与居民幸福升级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