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家三口的23㎡蜗居,居然有2个卧室,网友:半平米都不浪费

发布时间:2025-08-03 19:50  浏览量:1

在香港房子能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得甚至难以想象,Tom和Sarah带着孩子,一家三口就挤在一间仅有23平方米的蜗居里。

这面积在国内可能就一间大卧室,可在香港这就是一个家,孩子一天天长大,总得有自己的小天地,夫妻俩也需要点隐私空间。

夫妻俩请来设计师,对这蜗牛壳一样的房子进行了一场极限改造,硬是分割出了两间没有窗户的卧室。

从设计到硬装软装,再到家具家电,一共花了53万港币,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49万多。

将近50万元人民币装修一个23平方米的小房子,朋友刚开始不理解,可是看完改造后的家,才知道什么叫真香。

这间蜗居户型方方正正,是典型的香港小户型。

原本除了厨房和卫生间有隔断,其他地方都是开放式。

但设计师为了隐私和功能性,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直接把屋子一分为二。

以客厅的电视墙为界限,硬生生做出了一道新的隔断。

这样一来,进门到客厅是外侧的生活区域,负责日常起居和简单待客。

而电视墙背后,硬挤出了两间不带窗户的“无窗卧室”。

这种大胆的切割,牺牲了空间的通透感,却为一家三口带来了清楚的区域划分。

小小的家也能拥有玄关,客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

既然把屋子“一切为二”,那最大的亮点和难点自然都集中在这两间无窗卧室上。

右边是大人的主卧室,面积只有一张双人床那么大。

整个房间都做了榻榻米地台,床头床尾甚至床下,塞满了各种储物柜。

衣服,被褥,杂物都能藏得严严实实,关上柜门就整洁如新。

为了缓解没有窗户的压抑感,卧室的门特意选用了百叶推拉门。

推开时能巧妙藏在玄关柜边上,百叶扇也能透出些许客厅的光线。

左边是孩子的儿童房,虽然也同样没窗,但比主卧大一些。

这里选择了上下铺设计,上铺是孩子的专属睡眠区,下铺打造成学习空间。

通往上铺的楼梯台阶也没浪费,每一格都做成了收纳抽屉。

儿童房的推拉门也同样是百叶格设计,能稍微向外借点光,减轻密闭感。

为了弥补屋内的收纳不足,设计师还在公共走廊挤了一组通顶的柜子。

从玄关进门,就能感受到设计师把空间榨到了极致。

玄关处做了正面和侧向的双边柜,多层鞋柜和上方的收纳柜。

一家人的鞋子,不常用的物品都收得妥妥的。

侧面还挤出了一个通顶窄柜,上层开放格随手放钥匙手机,下层带柜门。

客厅紧挨着玄关,一张小巧的双人沙发几乎贴着电视墙放。

遥控器,水杯放在沙发旁边的半身柜或电视柜上,伸手就够着。

虽然紧凑,但基本功能都满足了。

这间23平方米的小屋,难得的亮点之一就是厨房和卫生间都带窗户。

厨房采用了U形布局,最大限度利用了操作台面和储物空间。

除了窗户位置,其余墙面全被吊柜和底柜填满,碗碟餐具收纳无忧。

冰箱和洗衣机这两大家伙,也被巧妙地半嵌入柜中。

灶台用的是双口电磁炉,餐桌平时藏在橱柜下方,需要时抽出来。

卫生间采用了浴帘简单隔断干湿区,门口的洗手台是干区。

镜柜和洗手池柜提供了充足的洗漱用品收纳空间。

里面的湿区虽然紧凑,但洗澡足够用。

最重要的是有窗户,通风换气方便,避免了潮湿和异味,让狭小空间也能保持清爽。

整个房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甚至能满足一家三口的隐私需求。

对这一家来说,能拥有这样功能齐全的家,真的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