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音乐人的家:法式复古风,软装配色很是出彩,时尚又高级

发布时间:2025-07-27 23:46  浏览量:1

在外漂过的人都懂,那种“想把根扎下来”的心情不是买多大的房子,是推开门能摸到熟悉的温度,是有个角落能放下攒了多年的吉他,是熬夜写旋律时抬头能看见暖光裹着墙面。这位80后音乐人把成都的精装房改成法式复古风,看完我直拍大腿——这哪是装房子?是把“生活该有的样子”焊进了每一寸空间里。

先说玄关,谁没经历过“进门鞋乱堆、出门找不到镜子”的崩溃?他直接做了到顶高柜,过道边用竖条格栅藏起来,像面低调的背景墙;另一边烟绿色柜子留了镂空放小摆件,底部刚好塞常穿的鞋,旁边还蹲了个同色系的圆滚滚换鞋凳——出门前照镜子理理头发,进门把包往镂空处一放,连换鞋都成了“仪式感小步骤”,这不比光秃秃的鞋柜强一百倍?

客厅更绝,把阳台墙拆了打通,瞬间变成“能装下整束阳光的盒子”。垂直梦幻帘太懂光了——早上的柔光穿进来,照在沙发上像铺了层薄纱;傍晚夕阳斜着钻进来,吉他弦上都泛着金红的光,音乐人写歌要的不就是这种“带情绪的氛围”吗?电视墙两侧做了和玄关一样的格栅深柜,电视机嵌在里面,既藏了遥控器之类的杂物,又保持整体感,不像有些电视墙,看着就像块“冰冷的电子板”。

餐厅在沙发后面,高低桌用了大理石和原木,不仅能吃饭,还能当阅读区——想象一下,煮碗番茄鸡蛋面,坐在那翻乐谱,或者朋友来的时候摆上红酒杯,这种“一物多用”比单纯“好看”实用太多。餐边柜两侧是高柜储物,中间矮柜加开放层板,放个咖啡机或者展示珍藏的黑胶唱片,墙上两个圆形壁灯能单独开,晚上在这弄点小酒,暖光裹着瓶身,连酒精度都变温柔了,谁能拒绝这种“慵懒到骨子里”的感觉?

主卧的“森林感”我直接爱上!木色床头配绿色背景墙,像把小区楼下的树影搬进了房间,墙上挂幅简单的画,中和了深色调的厚重。两侧床头柜和背景板连在一起,能放香薰或者小台灯,床头那盏古铜色吊线灯太有复古味——晚上关了主灯,就开这盏灯写歌,暖光打在笔记本上,连音符都像浸了蜜,比冷冰冰的吸顶灯舒服一万倍吧?电视墙做了悬空柜和简易书桌,底部刚好能放吉他或者合成器,既是创作角又是阅读区,把“音乐人的爱好”直接焊死在空间里。

衣帽间更聪明,两排到顶衣柜,一边开放挂常穿的衣服,一边封闭放换季的,中间过道还能塞台健身器材——平时挂西装,想运动了拉个瑜伽垫,不用额外占客厅空间,这种“把每一寸地方都用活”的设计,是不是比“单纯装衣服”贴心多了?

主卫做了三分离,淋浴区用黑色边框玻璃门隔开,干区台盆柜藏了洗漱用品,看着清爽;淋浴区墙面上做了壁龛放沐浴露,还沿墙装了条板——洗澡洗累了能靠一下,细节直接戳中“懒人痛点”!

马桶区旁边的矮台做了格栅高柜,能放绿植和书,上厕所的时候翻两页,总比刷手机眼睛酸强吧?

书房的榻榻米太适合“偶尔住人”了,床尾连了整排衣柜和书桌,既满足办公又能储物,床头留了20公分当床头柜,放台灯或者唱片,灵活得像“变形金刚”。

次卧给父母住,藤编床加淡灰色背景墙,配个复古吊线灯和粉色窗帘,温馨又不老气——长辈早上起来拉开窗帘,看见粉色布料裹着阳光,心情能不好吗?

其实现在年轻人装修,哪是装房子?

是装“自己的生活逻辑”。不用追网红款,不用买贵得离谱的材料,能装下爱好,能让家人放松,能在熬夜写歌时觉得“幸好有这个房间”,这就是最好的家啊。你们装修的时候,会特意给爱好留个角落吗?比如放手办、放滑雪板,或者留个小吧台?反正我看完这个家,已经开始在脑子里规划自己的“创作角”了——毕竟,能在喜欢的空间里“浪费时间”,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