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丁克夫妻”已退休!他们如今过得怎样,现在后悔吗?
发布时间:2025-07-21 00:45 浏览量:1
“不生孩子老了之后会很惨吗?”
近日看到了这样一个访谈,在街头随机采访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询问他们对于“丁克一族”的看法。
一位穿着潮流的79岁独居奶奶说:“现在生活多方便啊,我可以自己一个人打车、一个人去医院,自由自在的。”
“但这是在人健康的前提下了,要是一生病躺在床上,到那时候没有几个孝顺的子女的。”
一位两鬓斑白的叔叔,讲出了自己的同事的故事:
“我有个老同事,老两口一辈子愣是没生孩子。现在就是麻烦啊,跟不上时代,去医院挂号都挂不了。”
自从“丁克”之风吹进我国,那些想要享受美好二人世界、也不愿意承担育儿成本的爱侣们,就赶上了这么一波潮流,成为了我国首批“丁克夫妻”。
他们如今过得如何?是否已经后悔了?丁克一族真的会婚姻破碎、晚景凄凉吗?
看过一位喜欢探寻普通人生活的博主“杨六娃本娃”,在他的vlog里,就出现了这么一对上海的70后丁克夫妻。
因为不要小孩,所以130平3卧的房子被夫妻俩任性地改成了1卧,卧室带着一个漂亮的衣帽间,还有一个非常温馨的弧形大阳台。
家里的男主人非常骄傲自得地为博主展示了自己的鞋柜,他很爱收藏鞋子,家里最贵的一双鞋价值一万一千多;
不怪博主感慨:“这没了小孩果然是能把钱全都花在自己身上啊!”
阳台上被妻子vivian种满了多肉和绣球,家里一个主卫一个客卫,夫妻两人可以分开用;
避免了男性和女性在生活习惯、交叉感染、卫生用品混杂不方便之类的问题。
没了孩子的掣肘,夫妻二人更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培养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更加有能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丁克的美好被我们看在眼中,同时它带来的很多矛盾和问题也需要被人觉察。
在另一对90后丁克夫妻的日常生活vlog中,“沉默”充斥在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角落。
从早上起床开始,夫妻两个人就像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一个工作,一个运动。
吃饭的时候也是自己吃自己的,两个人吃的东西也都不一样。
在视频中基本只能听见键盘声、脚步声、做家务的沙沙声,却基本没有人声。
只有当朋友来家里聚会,房间里才有了说说笑笑的声音。
而当朋友一走,家里立刻就恢复了沉默,家里的氛围断崖式下降,看起来非常萧索寂寞。
即使这对夫妻家里还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也没有变成他们之间关系的增稠剂。
为什么同样是丁克,不同人之间的差距竟然这么大呢?
其实我们没必要抓住“丁克”二字不放,就算是正常生育的夫妻,也有关系非常浓厚的,以及关系降到冰点像陌生人一样的。
说一个很多人不愿意去考虑或者想象的残酷现实:
如果你没有选择到对的那个人,又没有为自己的晚年攒下足够的家底,无论是生育还是丁克,都不会是一个好结局。
未来的导向很多想要丁克、甚至想要不婚的人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活在当下”。
但我们虽活在当下,却不能不为了长远的未来做打算。
如果真的走一步看一步,走到了无法前进的悬崖边上,那时候还有什么退路呢?
特别是很多女性朋友,她们放弃了极端的选择,既不想一辈子一个人过,又不想结婚生子,所以选择和爱人结婚,但当上了“丁克一族”。
但由于男性和女性天生的生育方式差异,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危害,所以上了年纪后,男性还有生育能力,女性却已经成了“高危产妇”。
也曾看到过一对这样分离的夫妻,妻子在私企工作,今年45岁,丈夫比她大一岁。
两个人多年来丁克逍遥自在,也没给育儿留下什么基金、存款,全都自己享受了。
但丈夫却在多次看到别人家可爱的宝宝后反悔,要和妻子生一个孩子:“要么生!要么离!”
在丁克这样的生活方式中,女性永远都是隐藏在背后最大的受害者。
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概念——时间透视理论。
它指的是个体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感知,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观点和行为转变。
包括了时间的范围、事件的密集程度、时间的方向(过去或未来)等等。
随着年龄增长,未来透视的时间范围变小、对于自己的能力预估变差,所以人才会焦虑、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而那些对于未来有着清晰规划,如储存养老金金额、扩充社交圈、培养能担责任的子侄等等,即使丁克也不会后悔。
情感缓冲带的润滑很多丁克夫妻也考虑过相看两相厌的问题,于是养了很多小宠物在家里,希望能为彼此之间增加情感联结。
但是宠物毕竟与孩子不同,天生的血脉其亲情让父母与孩子有着深刻的联系。
这样的联系是一把双刃剑,想离婚的父母为了孩子无法离婚,那么关系结冰的父母也就能用孩子缓和情感。
心理学中的家庭三角关系理论指出,父母与孩子三个人往往会在家庭中呈现“三方互动”的模式。
当夫妻关系紧张时,就可以利用孩子作为情感缓冲带,润滑夫妻关系,形成“三角化”的家庭结构。
同时,孩子更能给夫妻之间带来一种情感上的“角色认同”,也就是让一对普通男女成为“父母”的这个过程。
缺失了这个角色本身,很可能夫妻之间就会感知到与他人的不同,进而增加负面情绪,认为自己“矮人一头”、“过得不如那些当了父母的”
所以,孩子其实是一个“接棒人”,夫妻间的感情消磨的差不多了,孩子就接上这一棒,然后是孩子的伴侣、再然后是孩子的孩子。
但只要我们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寻求到“意义”,不从他人身上取得自己活着的价值和证明;
那么这样的人生,要不要孩子和伴侣,也都是无所谓的了。
选择丁克,可能意味着孤独、意味着缺憾,也可能意味着自由、意味着圆满。
但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就像高考、工作、结婚或者其他任何一个选择一样;
我们只是站在了人生的岔路口,未来的路,还需要我们自己一步一步来走。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