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原生家庭的loser,什么时候能走出来?
发布时间:2025-07-18 23:51 浏览量:1
今年过年回家,母亲说我跟她不亲近,情感凉薄。我想了很久她说的这句话,越想越感觉被困了进去,难以脱身。
我从小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在上海务工,我在老家农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提起童年,我的记忆里总是那个小乡村,那些玩伴,很少有父母的影子。后来,父母这些年在外打工攒了些钱,去我们的市里买了套房子,同时母亲也怀了弟弟。在我十岁(四年级)的那一年,弟弟出生了,城市的房子也简单装修好了,爸妈也把我从农村转学到了城市,于是我们一家四口搬进了新家开始了一起的生活。
我一直认为我的童年是在我十岁搬家之后戛然而止。承担的更多的是“出气筒”“帮手”甚至是大人的角色,父母和我三个人的生活重心一直围着我弟弟转。由于刚从上海回家里的城市,父亲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生意做,刚开始想续操旧业开个小饭店,结果只过半年时间也被迫关门。前些年攒的钱买完房子就没什么剩余了,家里的经济情况十分窘迫。另外,弟弟从出生开始直到两三岁,都体质弱易生病,正常是一个月的时间半个月在儿童医院挂水。母亲脾气本来就很暴躁,再加上家里每天这些状况,她更是和父亲天天吵架,尤其是关于弟弟的问题,哪里没有弄合心意,就是挨着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对父亲是这样,对我更是这样。“我这辈子做的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生了你,要不是因为你我跟你爸才不会过日子”“你从你奶奶家学的一身坏毛病,赶紧给改掉”“日子过成这样还过什么,都去死吧!”“xxx(我的名字),我告诉你,我老了绝对不会指望你”……
我总觉得母亲对我有很多的恨意,虽然我常常不明白这些恨意从何而来。她看我的眼神和弟弟是不一样的,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她看弟弟的眼神是宠爱,期盼,希望,亦或是批评时的生气,威慑,警告。而看我大部分时候都是嫌弃和厌恶。她对我是典型的打压式教育,从来没听过一句夸赞。大学时期的有一次,我半开玩笑的问她,妈,我有啥优点吗?我难道一点优点都没有吗?她抬头看了看我反问道,你有啥优点?你自己说说你有啥优点?我愣住了,仔细想了想,我自己似乎也没有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各方面结合来看,的确是个一无是处的loser。
十岁开始我就尽量让自己隐身,学校有要求或是自身有需求,我都尽量不去打扰父母,因为我知道跟他们说了之后,事情或许会帮我解决,但是肯定会遭到一顿烦躁的吐槽和谩骂。我每天早上自己定闹钟起床,洗漱,从门口的鞋柜上的硬币盒子里拿几个硬币留买早餐,然后轻声关门下楼骑自行车上学。这一系列动作都很轻,一方面他们仨都还在睡觉,弟弟还小,要是吵醒他们,少不了挨一顿骂。晚上放学或者周末别的孩子都很开心,可以回家放松了,我却是最讨厌这种时候,我希望一天到晚都待在学校,不回家才好。我在家小心翼翼,甚至有点畏畏缩缩。
还记得有一次母亲跟父亲吵架,姨妈来家里劝架,我在我的卧室假装学习不敢吭声,母亲突然喊我:“xxx,出来!现在出来!”我走到客厅,她说:“自己扇自己耳光!”我抬头看她,不解,迟疑。“快点扇!”我不敢违抗,于是左右开弓,扇自己耳光。姨妈走过来止住我,让我进房间去。
另外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弟弟幼儿园毕业册上最后一页让贴上每个孩子的全家福,爸爸举着手机用自拍模式拍了半天怎么拍都很拥挤不好看,妈妈让我去给他们三个拍,说拍一张随便贴在后面就行了。爸爸没同意,说是全家福,怎么能就三个人。于是我们四口第一次走进了照相馆,拍了到目前为止仍是唯一一张的全家福。
我妈很喜欢男孩子。我很小的记忆里就有我妈摸着我表弟的头说,男孩真好,我就喜欢男孩这样一幕。有了弟弟之后,她养我和我弟弟的方式也完全不同。对我的养法就是活着就好,给点钱供我上学,平安活着就行了。对我弟是静心呵护,每天上下学亲自接送,早上出门给水杯接满温度正好的水,晚上放学带着水果或者牛奶去接,留路上吃。我弟今年高一,骑车子是刚刚过去的初三的暑假才学会的。相比之下四年级开始,从农村刚来市里上学的我,每天就自己骑车上下学就显得很彪悍了。更没有人关心我水杯有没有带,甚至都不会管我下雨有没有伞。因为我妈觉得,我自己能搞定一切,就算没带伞,下雨天我也能安全的奇迹般出现在家里。
再后来,我念初中,高中,待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长,回家就只是睡个觉。再再后来,就是去省内读大学,省外读研究生,离家越来越远,自由度越来越高。虽然还是经常会因为母亲发来的负面信息心情低落一整天,但是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可以不用小心翼翼的做自己。然而越长大我越困惑,小时候的自己很多时候为什么会被骂,会被打,真的是我小时候很恶劣很可恶吗?我越想越想不明白。
要说母亲不爱我,她也确实为我付出了很多。这么多年求学的花费,衣食住行,都需要金钱。上学十几年来,母亲送我去上学的次数屈指可数。高考那天早上,我起床洗漱,母亲竟也早早起来说和我一起去学校,我照常骑着车子上学,母亲骑着电动车跟我并排,一路上嘱咐一些好好考之类的。还说怕我中午吃不好,提前在家烧点牛肉和虾,中午让我爸送过来学校门口。到了学校,我推车进校门,回头看路边的母亲正目送我进去,那双目中也满是殷切的期盼。和大多数普通家庭一样,这些年来生活的重担也是牢牢压着母亲,她平时生活中精打细算,照顾我弟之余会去打一些报酬微薄的零工,但还是供我读书一直到硕士毕业。虽然也经常会给我算我这些年花了她多少钱,谁谁谁家女儿大专毕业早早工作省了多少钱,但我对于母亲供我上学这件事还是充满了深深地感激。读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拥有了一点掌控感,而不至于让自己的一生都任人摆布随波逐流。
读研的这几年,我妈说的更多的男孩女孩都一样,你和你弟都一样……这话听多了,让我有点怀疑以前记忆中听到的那些话是不是我自己的幻觉了。
现在的我正在读研三,马上毕业,如今就业环境严峻,工作没签到很心仪的,正在经历着从学生到打工人的过渡期,焦虑迷茫没有方向,从来没跟爸妈说过这些,在外边这么多年,似乎习惯了一个人解决事情消化情绪。另外到了这个年纪,回家面对的更常见且要命的一件事就是催婚。我本人对婚姻是麻木甚至是反感的态度的。我不觉得我父母的婚姻有多么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甚至不觉得他们的婚姻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他们没有结婚生子各自生活,会少很多烦恼。毕竟站在现在母亲的角度来看,老公是靠不住的,辛苦养大的女儿是不亲近的,青春年华老去,最后却是一无所获的。母亲在催婚的时候,我也开玩笑似的问过她网络上那个经典的问题“结果有什么好处?”她说“没有好处,确实一点好处都没有,但是你必须得结。”“我让你结婚主要是怕周围人的闲话和指指点点,不然的话,我才懒得管你结不结婚”“女的不像男的,你30岁之后就难找了”“早知道就不让你读研究生了,当年本科毕业下来就打工,找个对象,现在估计都已经结婚了”……没有合理的答案,只有必须结婚的结论。并且这事很急,越快越好。
我无言以对。又爱又怨的感觉让我自己想起这些事就觉得很痛苦很烦躁。但是都会变好的吧。
很难走出来的。我从大学毕业后就和他们断联,每年打五六万过去,平常不联系。
自以为是摆脱他们的控制欲了,但是每当遭受一些事情时依然发现他们的教育在从根本上影响人的行为,尤其是越长大越发现,自己身上具有和父母相同的缺点才是最可怕的。
农村的教育就是让人懂事听话顺从,摆明了要把人变成讨好型的窝囊废。尤其是男生,可能会在年轻时候花光所有积蓄给女生。
等到哪天真正醒悟,发现从小到大在反复经历同样的痛苦,从根本上扭转思想,接受人性并不是真诚和付出,人必须学会强硬得罪人,开始再花几年时间改变自己时,
就会发现: 人生早就过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