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家4口住18㎡“电钻房”,伸手就能碰到墙,网友:窒息

发布时间:2025-07-17 06:56  浏览量:1

看完香港那个18㎡的电钻房设计,真的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一家四口挤在比停车位还小的空间里,手一伸就能碰到墙,这日子咋过?

但细想下来,设计师的脑洞真不是盖的,愣是把螺丝壳做成了道场。

客厅、厨房、卧室、露台,一个不少,还井井有条。

门厅的鞋柜顶上塞满盆栽,客厅半开放式布局,沙发茶几摆得跟拼图似的,一点不显乱。

厨房橱柜紧凑得像乐高积木,转身就够着灶台,却意外地通风透亮。

卧室用帘子一隔,隐私感拉满,露台添点绿植,立马多了几分生气。

这种蜗居在香港不算新鲜事。

房价高得吓人,普通人能买得起巴掌大的地方就算烧高香了。

有人花18万装修30㎡小屋,硬是住了六年;还有三口之家在18㎡里挤出治愈感,靠的就是色彩搭配和光线设计。

米色墙面配浅木地板,暖色调一铺开,压抑感少了一半。

家具全是变形金刚——抽拉式床、折叠餐桌,白天收起来腾地儿,晚上一拉就成休息区。

地面利用率高到极致,连墙角都塞满收纳箱,真正把空间榨出油来。

说实话,小户型玩出花,考验的是取舍智慧。

设计师没堆华丽装饰,走实用路线,像老裁缝量体裁衣,一寸布都不浪费。

但生活不是样板间,四口人挤着转身都难,难免有摩擦。

网友喊“窒息”不无道理,可换个角度看,这种设计给高房价下的普通人指了条活路。毕竟在香港,7平米的“老鼠窝”里围马桶吃饭的也大有人在。

能把18㎡折腾出三室两厅的范儿,已经算高手过招了。

归根结底,家不在大小,而在用心。

电钻房的设计提醒我们:空间有限,生活无限。

堆再多奢侈品,不如把日子过利索了。

暖光灯一打,家人挤沙发看个电视,那份温馨比豪宅更真实。

香港人的韧性就在这儿——螺丝壳里跳舞,照样活出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