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8㎡蜗居180万值吗?房奴自述:再难也比租房强

发布时间:2025-07-14 05:37  浏览量:1

“睡觉头顶天花板,进门一眼望穿全屋。”近日,一篇上海夫妻花180万买下28㎡“蜗居”的生活记录,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对在沪奋斗多年的小夫妻,用全部积蓄加借款换来了“不用搬家”的安全感,这样的选择背后,藏着多少打工人的心酸与期待?

“房东总爱没事找事,拆迁、涨房租就搬家。”这对夫妻的租房经历,几乎是无数沪漂的缩影。参考上海我爱我家等平台近期房源信息,28㎡左右的一居室在虹口、徐汇、杨浦、静安区的月租金普遍在3200-4300元,虽带基本家电和厨房设施,但租客仍面临“随时可能被赶”的不确定性。一位在虹口曲阳租房的网友坦言:“三年搬了五次家,每次搬家都像剥层皮,最崩溃的是刚把房间布置出点家的样子,房东就说要收房。”

这种不稳定性,直接推动了“咬牙买房”的决心。数据显示,2025年5月上海二手房挂牌均价为49373元/㎡,虹口区作为中心城区之一,均价达71211元/㎡。按此计算,28㎡的房子总价约138万(全市均价)到200万(虹口均价),这对夫妻180万的成交价,虽超出部分区域均值,但在中心城区仍属合理范围——毕竟,“有房”意味着不用再看房东脸色,不用再因拆迁半夜找房,这种“确定性”对普通人而言,比空间大小更珍贵。

走进这对夫妻的新家,“大开间”“成品鞋柜”“照片墙”等细节,透露出小户型装修的巧思,但“睡觉头顶天花板”的局促,也让许多网友心疼:“这真的能算‘家’吗?”事实上,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居住形态,在上海并不少见。

参考多家中介平台信息,28㎡左右的一居室多为步梯房,集中在虹口曲阳、徐汇龙华、杨浦鞍山等成熟老城区,虽无电梯、空间紧凑,但胜在交通便利——步行至地铁站普遍在500-1500米,周边超市、医院、公园等生活配套齐全。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类小户型正成为当前楼市的“香饽饽”。5月7日央行宣布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后,多地中介反馈“小户型成交加快”。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产中介表示,40-50㎡的刚需房首付仅30-40万,每月还款压力相对可控,尤其受年轻夫妻和单身白领青睐。正如这对夫妻所说:“我们也知道房子小,但至少能按照自己的喜好装修,照片墙、小碎花沙发,都是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这对夫妻的选择,引发了关于“居住质量”的讨论:到底是“有房就行”,还是“必须住得舒服”?经济学家指出,在超大城市高房价的现实下,小户型是刚需群体“上车”的重要阶梯。2023年上海新房供应数据显示,总价300万级且直线500米内的地铁房供应占比不足0.5%,280万级的更是凤毛麟角。换句话说,这对夫妻的180万“蜗居”,某种程度上已是“用最小成本在城市扎根”的典型案例。

但争议同样存在。

有网友认为:“为了一套小房子当30年房奴,生活质量全被房贷绑架,值得吗?”也有过来人感慨:“等你经历过孩子上学需要户口、生病住院需要稳定地址时,就知道‘有房’不是虚荣,是生存刚需。”

站在城市发展的视角,这则故事更像一面镜子:它照见了年轻人在“扎根”与“生活”间的艰难平衡,也照见了政策对刚需群体的支持空间。近期公积金利率下调、部分区域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正是试图为这类“小而美”的居住需求提供更多保障。

或许正如这对夫妻最后所说:“房子虽小,但推开家门时,终于能说一句‘这是我家’。”在城市的钢铁森林里,这种“归属感”,或许比房子本身更珍贵——它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奋斗者对生活的底气,是普通人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