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区天津滨海新区:精管善治焕新城 万家浸润文明风

发布时间:2025-06-07 09:14  浏览量:15

天津日报 2025年6月7日 第02版

潮涌渤海执新笔,精绣山河惠万家。

以文明创建为针,以民生福祉为线,正在滨海新区的热土上飞针走线:

一针“长效之韧”,织就常态长效机制经纬;一针“惠民之暖”,刺透居民急难愁盼坚冰;一针“内涵之韵”,勾勒精神文明地标轮廓。

全域、全时、全员的梭子穿行于楼宇街巷,高质量发展的丝线与文明图谱交织成耀眼锦缎——宜居的底色、和谐的纹路、幸福的流光,正随渤海晨风徐徐铺陈……

“楼道堆物,不但影响楼道卫生,也容易产生消防隐患,通过治理,现在已经基本不见了。”前几天,塘沽街道馨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房子健刚带着工作人员又逐一检查了一遍小区楼道堆物情况。

馨苑社区有3个小区,最早的小区建于2000年,许多居民有积攒纸箱、废品等杂物的习惯。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创新推出“四色标记法”——

在每栋楼入口处张贴一张“楼道堆物评定表”,根据堆物情况,用“绿、蓝、黄、红”四种颜色标注。其中,红色标记代表高危险系数的堆物,如电动自行车、大型家电、家具、燃气罐等;黄色标记代表中等危险系数的堆物,如自行车、小家电、建筑垃圾、集中回收的纸盒等;蓝色标记代表低危险系数的堆物,如体积较小的鞋柜、小型植物、临时的快递包装等;绿色标记代表无危险系数的堆物,或无堆物。

“以前靠网格员巡查、口头劝说,效果不明显。现在用四色标记,居民看颜色就知道问题严重性,主动清理的积极性提高了,邻里之间还会互相监督。”房子健介绍说。如今,“四色标记法”已在滨海新区356个社区推广。

文明创建,要精准回应民生痛点。滨海新区文明办专门开展了畅通小区消防通道、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优化交通治理、规范文明养犬、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质增效6个专项行动,以精细管理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您好,请稍等!”“感谢您的配合!”在国家电网滨海供电公司响螺湾营业厅,这样的文明用语已成为工作人员的“口头禅”。

文明,是至关重要的营商环境,彰显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内涵。为提升文明服务质量,滨海新区文明办在全区窗口单位开展了“文明服务赢口碑”活动,以政务服务窗口、餐饮、商场超市、银行、旅游等行业单位为重点,以职业道德建设、行业服务规范、文明礼仪养成等为主要内容,宣传推广服务态度优、技能优、效率优、举止优、环境优的“五优”文明服务单位。

文明的高度,最终由人的素养决定。滨海新区以“滨城有礼 文明有你”素质提升行动为抓手,开展倡行文明礼仪、倡行文明服务、倡行文明生活、倡行文明用餐、倡行文明旅游、倡行文明家风、倡行文明观赛观展、倡行文明用网、倡行移风易俗、倡行志愿服务活动的“十项倡行”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推进文明培育。

在如今的寨上街道党群服务中心,“13个专项窗+2个综合窗”服务模式已将文明服务深度融入居民生活。工作人员李珺的工作日志上详细记录着居民的需求,“群众有需要,我们随时响应”成为她和同事的座右铭。

“我们将不断提升文明服务水平,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为居民和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真正实现从服务到赋能的转变,不断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滨海新区文明办主任纪泽民说,“十项倡行”就是细水长流的改变,每个人迈出一小步,终将汇成城市文明的一大步。

“非遗贺新春”让古法制盐、汉沽飞镲等“老手艺”走上央视舞台,惊艳四方;万人空巷的端午龙舟赛,鼓声震天中激荡着团结拼搏的滨城之魂……

文化,是滨海新区深沉的底色与不竭的活水。这里,深掘地域根脉,凝练出“爱国、创新、工业、海洋”四大特色文化标识,让精神家园枝繁叶茂。

滨海图书馆、范旭东纪念馆、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地标性场馆,成为市民与游客流连忘返的“文化客厅”。社区广场的微型文化长廊、街角的艺术雕塑、触手可及的阅读角,将文化因子深深嵌入日常肌理。

滨城潮声阵阵,文明新风浩荡。大力推进文明城区建设,让滨海新区的肌理发生着可喜蝶变,一个既有“颜值”、更有“气质”,既有“实力”、更有“魅力”的“四宜”美丽滨城正绽放着独特魅力,书写着文明新篇……(记者: 孟若冰 史莺 图片来源:津云)